查看原文
其他

沉默的孩子,可能并不是害羞

2016-01-28 Goldwin 等 把科学带回家

本文内容由公众号“把科学带回家”提供


作者 Goldwin 等

编译 寒冬



图片来源:Ben Lister

露西是个典型的5岁小女孩。和玩偶一起玩耍的时候,她喜欢假扮公主,总会滔滔不绝地玩很久。但每天早上,当她妈妈一起去学校的时候,她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转变,离学校越近她就越沉默。到了学校,她已经完全陷入沉默。

而且接下来的一天里,露西就只剩下了沉默。她不跟老师或同学说一句话,甚至不张开嘴咳嗽。如果需要上厕所或感觉不适,她会写在卡片上让别人知道。即使在操场上摔倒了,她也不发出一点声音,她会流泪但不会哭出来。

但露西回到家里以后,话语就倾泻而出。直到晚上10点她依然难以入睡,因为不能停止说话唱歌。

露西的妈妈说,这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毁灭性的的打击。她无法想象,一个小女孩究竟有多大的焦虑才不肯说话。露西上学前是个开朗的孩子,但是现在已经变得沉默寡言。一开始以为只是害羞,但事情并没有好转。





图片来源:Allstair Heap

凯特琳,15岁,很有音乐天赋,可以在数百观众前表演钢琴独奏。但过去的12年间,她很少对别人说话,除了自己家人和一两个朋友。

凯特琳的父母说:“在家里,在车上,和我们一起的时候,她挺开朗的,也爱开玩笑,就像其他青少年一样。但在外边就很少说话了。如果有人来访,别人还来不及对她打声招呼她就冲到楼上躲了起来。”虽然学校给了她很多支持,但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,她总是不合群。

“大概是在三岁时她开始有这样的症状,幼儿园老师说她一点也不说话。这跟家里的表现完全不一样,非常让我们惊讶。我们很担心她的未来,她想去大学读书,但如果无法跟人沟通,她该如何独自生活、如何应对采访?”

父母带她去看了医生,医生说:“没事,这只是害羞,长大以后就会变好了。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




图片来源:nhs.uk


选择性缄默症


露西和凯特琳都被诊断为“选择性缄默症”,一种在特定场合惧怕说话的疾病。


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,多发于3~6岁的孩子,女孩发病率更高一些,而且患病人数依然在不断增长。据估计,每15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患有选择性缄默症(编者注:此为英美数据,我国未知),比自闭症还要常见,但却很少为人知晓。


他们在家里或许是个喋喋不休的话匣子,但换一个环境,比如到了学校,或见了邻居,就变得沉默异常。由于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在家中往往表现正常,所以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并不知情,直到老师向他们反馈。


他们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沟通方法,比如点头、用手势,或者跟信任的伙伴说悄悄话,但他们从来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到交流之中,也不能真正地享受社交的乐趣,这在童年可能会影响学业及情绪,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导致诸多问题。


“这就是一种恐惧症,和恐高一样,”一个患儿的妈妈说,“你不能让恐高的人爬到高高的梯子上,然后告诉他们‘没什么大不了的’。”



病因及特征


选择性缄默症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,但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。可能与心理创伤有关,也可能是受环境影响。


选择性缄默症有时会被误诊为自闭症,虽然这两种病症可能会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,但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

选择性缄默症的通常特征有:

  • 特定社交场合(如学校)不说话。

  • 影响学习、工作和人际沟通。

  • 持续超过一个月(刚开学除外)。

  • 不说话的原因不是语言障碍或不熟悉社交内容。

  • 不适合以某些沟通障碍解释(例如口吃)。


患者焦虑时通常有以下表现,或会被误认为无礼:

  • 难以保持眼神接触,常常不笑,表情空白,举止僵硬不自然。

  • 对通常有需要说话的场合难以应付,如点名,打招呼,道谢,告别。

  • 比同龄人更易忧虑;对噪音和人群更加敏感。

  • 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,甚至对家人。


积极的方面,很多患者呈现出:

  • 智力和认知高于常人,充满好奇心。

  • 充满创造性,喜欢音乐和艺术。

  • 有很好的集中力。

  • 明辨是非,富有正义感。


最常见的误解是这些孩子故意保持沉默,有些家长认为不说话是孩子固执、逆反的表现。而真相是,他们想说但惧怕说话。选择性缄默症最令人困惑的事情是,即使沉默的后果是感到羞耻、受到排斥甚至惩罚,孩子也依然选择沉默。这或许可以说明,选择性缄默症的本质是这些孩子控制焦虑、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。


波士顿大学焦虑症与相关疾病研究中心的Jami Furr说,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可能不会在智力发展上落后,但容易在社交中遭受痛苦,年龄越大越为严重。孩子小的时候表现出很强的同情心,乐于助人,并不会以貌取人。但随着年龄增长(比如到了中学),日益增大的社交压力会消耗掉他们的耐心,对于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焦虑会使他们变得退缩。


一些医生会告诉父母不必担心,孩子长大后会慢慢好转。这些安慰或许出于好意,但却是一种误导。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孩子,选择性缄默症只是童年的问题。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,在他们到了20岁以后,普遍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,成为终生的困扰。




图片来源:worrywisekids.org



给父母的建议


  • 不要对孩子施压或用贿赂的方法让孩子说话,比如,“跟老师说再见”,“叫‘叔叔,阿姨’”,“给大家表演个节目”等等。更不要在公开场合或在有陌生人的地方大声斥责孩子。这只会适得其反。

  • 孩子如果说话了,不要在公开场合夸奖他们,这只会让孩子觉得尴尬。对孩子的赞美可以等到父母跟孩子独处的时候。另外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。

  • 不用刻意避免聚会或拜访亲友,但要考虑哪种环境的变化对孩子是必须的并可以让他们感到舒适。

  • 告诉朋友和亲人,对于某些场合,孩子需要一些时间适应。把精力放在享受活动本身而不是让孩子说话。

  • 多跟老师沟通,向学校寻求支持和帮助。在家里,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。多一些耐心,给孩子关爱、支持,以及语言上的鼓励。

  • 最重要的是,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,去正规医院寻求治疗。




图片来源:flubit.com


让我们重新回到露西和凯特琳的故事中……


露西在确诊后,学校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。她的妈妈说,露西已经有了一些进步。虽然依然很沉默,但现在她会张开嘴巴咳嗽,每天也会早上冲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。


凯特琳在过去几年中接受了治疗,学校给她配了一名助教,帮她在公共场合说话,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放松。渐渐的,其他教员也参与进来,凯特琳慢慢建立起自信心。凯特琳的父亲说:“有一天她在家里接了一通电话,这真是个巨大的进步,她的症状已经缓解了很多。我最大的遗憾就是,在她小时候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。”


对于露西、凯特琳,和成千上万深陷在沉默中的孩子,还有他们的家长,孩子自如说话的时候,将会成为最值得庆贺的一天。


参考资料:

1. 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, The children who choose to stay silent

2. http://www.nhs.uk/, Selective mutism

3. http://www.boston.com/, More than shyness

4. http://www.myoutofcontrolteen.com/, Selective Mutism



更多文章,请点击:

如何养出不轻言放弃的孩子

夸孩子聪明只会让他们更容易失败

献给妈妈的漫画:当妈之前/当妈之后

对于学习来说,独立自主是最好的方式





转载请联系 kids@huanqiukexue.com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